编辑
2025-10-03
微博版
0
请注意,本文编写于 32 天前,最后修改于 32 天前,其中某些信息可能已经过时。

image.png

事情是这样的,前两天碰到一个老人求助,说刚到账工资700元,莫名其妙的被陆续扣掉500多元,不知道是不是遭遇了诈骗,让老人家感觉非常恐慌。后来我看了一下老人的扣款记录,发现这些扣款方基本上都是来源于自动扣款合约,而商家都是有名有姓经过备案的合法企业,甚至一些企业还有特殊领域的经营牌照,扣款缘由和依据也都有并且也对应了相关的产品。但经过详细询问,发现老人并不知道这些产品,并且也没有使用过有关服务,只是可能使用某些软件时点了一些按钮导致绑定了一些扣款合约才导致定时扣款。

自动扣款合约,本质上是一种自动扣款的协议,防止使用者忘记付款导致权益过期。例如:保险、视频会员、水电燃气电话费等,通过自动扣款等于是省去了专门记住时间节点的功夫。对于年轻的同志来讲,自动扣款合约确实方便许多,不然那么多网络服务的到期时间还得记住实在是太麻烦了,而且年轻人多数也都知道自动扣款背后的套路,出现侵权行为也知道如何维权。但对于一些老同志而言,本身这群人对网络套路就知之甚少,一些有些经验的老同志也是只识黑产不识灰产,并且他们在使用网络产品时对于APP的各种选项不仔细琢磨,所以特别容易掉进陷阱。一些小额扣款很多人并不在意,当出现大额扣款时很多老年人都不知道是谁扣的,所以更不知道如何维权,使得很多人不得不吃哑巴亏。

我碰见的这个老同志就是这样的,他的扣款周期可以说是好几个月。从年初开始,每月几十元的扣费到前几天每个月扣五百多元,如果不是因为那天突然扣那么多,可能老人还以为是给自己缴社保呢。当然了,我大概也花费了一个小时的时间给老人把流水中的扣费项一个个归类出来,然后问了老人有没有使用过相关的服务,对正常使用的服务保持原样,对误扣费的服务及时取消,避免再次扣款。然后根据流水中的扣费项,逐个拨打客服热线,提交证据材料进行扣款退赔,对于态度比较强硬的商家也通过相关渠道进行投诉。到最后的成果还是不错的,一共给老人追回了一千多块钱,老人表示满意。

对于上述这种状况,我建议大家都看看自己手机中的自动扣款项目,有没有那些不知情的扣费项,有的话及时取消,避免受到资金损失。

从渠道上来说大概分为以下几类:

1.微信、支付宝。这两种是目前最常用的支付软件,也是最容易绑定扣款合约,取消的话并不难,搜索自动扣款或者自动续费查看即可。

2.京东、美团、抖音、快手、拼多多等。这类软件使用的频率不如上面高,但是他们有自己的支付接口也可以生成自动扣款协议,而且界面设计不同,取消起来比上面难一些,需要有点耐心、细心。

3.其他第三方支付接口。这类接口往往是最难对付的,这类接口的不一定以App的形式存在,几乎没什么知名度,只是某个单位有网络支付牌照,找人买一套自动支付的程序就可以运营了。比如:xxxPay、XX通、快X付等等。如果银行卡不小心绑定到这种支付接口上,要么采取换号措施,要么登陆WebApp看能否取消,要么就是打客服电话取消。

从上面来看,任何自动扣款协议,必须依赖网络支付接口,而网络支付接口则需要有网络支付经营牌照。换言之,自动扣款协议是在法律框架下运作的,只是部分软件自动扣款行为是极具诱导性和迷惑性的套路,具备灰产的特性。

从扣款的项目来说主要有那么几类:

1.保险,各种大病险、重疾险等等,往往采用1分钱体验,月付缴费等方式进行。少的几十元,多的几百元每次。

2.影视会员,常见的几个App基本都存在。一般都在几十元。

3.短剧视频会员,这种App基本都是野鸡应用,一次几元到十几元不等。

4.其他扣款。如单车会员、打车会员等等,这种碰到的就比较少了,金额也不等。

就目前而言,我遇到最多的还是1、2两种,求助最多的以1为居多。一般发生后追回资金的方式也比较简单,通常就是找到有关单位的客服电话,直接转人工说明情况退赔即可,很多知名App还是很好说话的。碰到不太好解决的,一般就直接转管理部门投诉,比如保险类的可以直接转金监局,很多网络保险既没有双录也没有回访,所以退赔还是很容易的。

如果大家不想因为扣款协议而造成损失,我建议大家通过以上几种渠道看看自己(包括自己家里的老人)有无不知道的自动扣款项目。然后在查一下自己的银行流水或者账单,看看有没有异常扣费项目。如果有的话及时打客服电话要求退赔,没有的话在以后也要多注意。

本文作者:咖格贝集

本文链接:

版权声明:本博客所有文章除特别声明外,均采用 考公笔记 版权所有 转载请索引链接 许可协议。转载请注明出处!